金立手机是不是山寨机
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历程中,金立手机曾经是国产手机品牌之一,但并不属于山寨机。山寨机是指那些仿造知名品牌手机的产品,通常成本较低,功能多样,外观创新,并且往往不遵守行业规则。金立手机作为国产手机品牌,有着自己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出了多款受到市场欢迎的手机型号,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山寨机。
在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当时,中国的手机市场主要集中在深圳华强北,以山寨手机为主。2007年,国内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然而,与此同时,国内大型的手机厂商如华为、中兴、TCL等几乎全部出现亏损。
转折点出现在魅族,魅族在2007年底决定转型做手机,并在2009年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机M8,引起了市场的关注。随后,更多的企业尝试向智能手机转向,如小米、OPPO、vivo等。2010年,iPhone 4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些品牌都在次年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机。在2013年,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被称为中华酷联,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主要份额。
然而,2014年运营商终止补贴后,中华酷联进入了阵痛期。在这个过程中,小米崛起,成为了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小米的领头羊地位持续了两年,直到2016年,OPPO、vivo蓝绿两厂崛起。另外,华为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竞争力,通过推出高端旗舰Mate 7和独立的荣耀子品牌,成功稳固了市场地位。2017年,华为市场份额达到20.4%,领跑市场。至此,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了华米OV的竞争格局。
做机16年的金立能否安然无恙
1月16日,开年第一炸。网易科技报道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41.4%股权被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冻结,从2018年1月10日起,到2020年1月9日,冻结期为两年。看来这个消息还是经过了短暂的按压才被爆出。这开年第一炸炸得电子消费产业链的股票都小跌一波。欧菲科技和超声电子实力躺枪。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股权被司法冻结,无非是两种情况,第一种,公司大股东替他人担保,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这种情况下导致股权被冻结,以至于最终股权被拍卖、强行扣划等;第二种情况,是大股东为融资需要进行了股权质押,但因为经营出现问题无法偿还贷款导致债务纠纷,被起诉到法院,导致股权被法院冻结。
前段时间大火的《人民的名义》中,蔡成功就是因为质押了大风厂的股权后又无力还款被起诉,最终丢失了股权。
官方并未说明此次股权司法冻结属于哪一种原因,只解释该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不便回应。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对公司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只是股权暂时不可以通过转让、质押、变卖等方式变更股权权利人,甚至对于刘立荣本人,他作为股票持有者依旧在股权冻结期间享受股票收益以及其他各项收益。
虽然对公司实际经营影响不大,但对于公司形象,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上个月,公司高层爆出澳门豪赌输了几个亿的负面新闻的背景下,这种新闻的爆出,还是容易让人产生金立江河日下的错觉。巧合的是,上个月,爆出澳门豪赌的高层还是刘立荣。
赌徒,这两个字在创投圈可褒可贬,它可以代表一个偏执而聪明的天才,也能代表一个纵欲而无知的蠢货。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过,德州扑克游戏能把投资人的智力、情绪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它能教会你的东西比整条华尔街的还多。
创投大佬们爱标榜赌桌调性,我们也爱把“在牌桌上洞察人心,享受思考的过程,在牌桌上学东西”贴上逼格的标签,但这并不能否认嗜赌传言对公司来说依旧是致命的。嗜赌,意味着贪欲,无度,风险管控能力触线。无论哪一种,对公司形象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想当年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全球各个知名赌场都是“贵客”的他欠下了巨额境内外债务,本人锒铛入狱,“亲儿子”雷士照明也改姓了王。历来投资人都是绕着这种公司走,如果一个公司高层传出嗜赌的负面新闻,公关再扑街,那无论嗜赌真相与否,损失都是无法挽回的了。
刘立荣也赶紧发了条和各大银行还有供应商合影的朋友圈,暗示公司没受影响,一切良好:
但这次高层豪赌恐致资金链断裂的丑闻,还是影响了金立的上游供应商欧菲科技,欧菲科技股价在丑闻爆出的一大早,大跌7%,市值一天缩水43亿元。到目前为止,欧菲科技表示金立依旧拖欠部分款项,欧菲已经对金立做了起诉保全。此次拖欠货款牵连了不少供应商,但申请财产保全的独此一家。看来年末欧非的财务压力的确不小,申请起诉保全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步。
到底是不是因嗜赌而股权冻结,我们不得而知。但早在2015年,新浪举办首届“新浪杯”商界棋王争霸赛,邀请了会围棋的刘立荣,作为围棋业余最高段位的刘立荣夺冠呼声最高,却惨败新浪战略副总裁褚达晨。刘立荣对比赛结果颇有微词,随后主办方临时增加比赛项目:冠军决出后,请刘立荣参加踢馆赛。由此可窥其胜负欲之强。
老牌金立缘何风波不断?
其实金立最近几年一直做得很好,虽说势头没有超过同为国货的华为、小米、oppo和vivo,但国产第五的位置,还是坐得很稳。2016年,金立的出货量只比小米低了200万台。2017年的金立为了乘势追击,开始往代言和冠名上狂撒金,从薛之谦到刘涛,从刘涛到徐帆、冯小刚,从今夜百乐门、笑傲江湖、跨界歌王到欢乐喜剧人3,从卫视节目、网综到演唱会,用的全是十分大火的流量明星,投的都是今年收视率可观的王牌节目。
大量的广告投入让金立在2017年达到了一个顶峰。但在2017年下半年,“全面屏概念”的出现让金立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在这之前,各大主要品牌开始研发全面屏技术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了,对于手机行业来说,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生死。很快,国内将迎来全面屏手机爆发的时段。
2017年9月11日,小米发布了MIX2,可以说在国内率先打响了全面屏手机的概念,紧接着9月13日,iPhone X正式发布,全面屏也成了新款最大亮点,9月21日,vivo X20发布,这又是一款主打全面屏的手机。先不论这几款全面屏手机实际上存在平面屏、曲面屏、异性屏的技术迭代差异,手机已经进入全面屏时代这一趋势已经被消费者所感知。这意味着,如果手机厂商不能在下半年全面屏市场上取得优势,将不能获得第二年手机市场竞争的资格。
金立在之前就已经慌了。2017年,金立还在修建深圳前海金利大厦,7月,金立又在重庆投入了50万,兴建生产基地。这些都是消耗现金流的大动作,再投入全面屏的研发,务必会使现金流出现问题。但发布全面屏已经是赶鸭子上架的事,不能拖了。
2017年9月25日,金立在北京匆忙发布第一款全面屏旗舰手机金立M7。生产节奏由此被打乱。很不幸,9月、10月本就是手机行业的淡季,又赶上其他品牌集中发布,M7的销量有些惨淡。
继续,还是停下蓄力?
这是个节点性关键问题。刘立荣选择了继续,这是比蓄力更加具有赌徒色彩的选项。似乎爱在棋中博弈的人,也更愿意在现实中孤注一掷。
为了追赶业绩,金立放弃了原本可以带来利润的S10,还有其他低端市场的千元机,开始全面生产全面屏手机,仅是11月26日的那场发布会,就一口气发布了8款全面屏手机,颇有破釜沉舟的意味。
金立11月26日发布会现场
但消费者的眼光已经被苹果、vivo、小米养刁,金立这8款各种档位中规中矩的全面屏手机,并未激起多大反响。老款库存还没清完,又一下子这么多条生产线,无疑为金立徒增不少压力,现金流出现问题、货款周转不畅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一步,由此产生了后面的拖欠上游费用,导致欧菲科技不得不从申请财产保全等一系列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当晚,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离职的消息被证实,董事长刘立荣以董事长兼总裁的身份出席发布会。据金立的员工说,主要负责海外业务的卢伟冰正是因为海外业务遭遇滑铁卢被刘立荣要求离职,去负责金立之前的代工业务。
此前,金立曾于2014年在印度卖出超过400万台手机,这个数额是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销售的总额。金立曾被称作是国内最擅长海外布局的手机厂商。由此反观,海外市场这块的利润也是相当肥的。但就是这样一块优势市场,还是在卢伟冰的带领下,于2017年出现了大滑坡。
胜负欲极强的刘立荣选择了踢卢伟冰出局。在这个时段,金立的分家实在让人们对金立的运营状况产生质疑。加上之后代言人薛之谦丑闻、产品线混乱,拖欠货款、高层赌债等问题不断爆出,让人们不免为金立捏一把汗。
想当年,金立也算是辉煌过。
细想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身边很少人用金立,但这不妨碍金立的销量,金立始终在追赶OV的渠道优势,在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的专卖店数量,还要多于OV。时间再往前倒十几年,在TCL和Moto共分天下的时候,金立靠着华仔代言杀出重围。
彼时正逢《无间道》大火时期,刘天王的影响力斐然。加上金立在央视广告砸钱,每到黄金时段,电视上响起“金品质,立天下”的声音,对于十八线乡镇,那些唯央视是权威的地方,杀伤力可见一斑。在其他手机代言还是金喜善的年代,华仔的脸的确帮金立卖出去好多手机。
2006年,金立销量300万台,利润2亿。到了2010年,月产量突破100万台,这在当时手机厂商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2007年,金立还被评为“中国消费电子最具竞争力品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金立发展一直顺风顺水,一直到小米OV的出现。
12月,手机行业的低潮期
1月9日,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017年12月,我国国内手机的出货量4261.2万部,同比下降32.5%;共上市手机新机型90款,这个数额也同比下降了28.6%。2017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新机型上市共1054款,同比分别下降12.3%和27.1%。
而据早前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报告显示,2017年10月,也就是国内全面屏手机集中发布,金立产品销售节奏被打乱的时候,国内手机出货量3818.1万部,同比下降9.8%。而11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4034.5万部,同比下降21.7%,跌幅是1-11月单月下降之最。到了12月,下降趋势更猛,12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5%,12月创全年最大跌幅。
从国内外品牌构成看,2017年12月,我国国产品牌手机的出货量为3560.2万部,同比下降36.4%,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83%,上市新机型83款,同比下降31.4%,占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2.2%。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片惨烈的下跌形势。因为消费者换机欲望小了,在市场“无形的手”的调节下,企业才会调小出货量。买的人少,才生产的少。按出货量往往小于产量的逻辑来说,在2017年底,各个品牌剩余的库存可能也要多于以往。这种大环境对于本就年底水逆的金立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这船,到底稳不稳
不能否认的是,这两年金立作为全球十强的手机品牌,销量还是不错,2016全球手机销量5000万台,2017在宣传上,又砸了19亿,弥补了以往线上推广不足的缺点。但客观来看,就算是19亿,和OV在宣传上砸的钱比还是相差甚远。金立难以撼动OV在主力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排序,更难改变其在消费者心中高价低配的刻板印象,这点不光在S10系列上暴露无遗,在后期发布的全面屏系列上也能端详一二。
2018年是全行业的一个深海攻坚期,金立论实力来讲,想和华为、OPPO,vivo这种现金流充足的公司拼,的确胜算不大。有人说,金立还是有很多资产的,关键时刻变变现,也能撑过去,所以金立这艘船还是稳的。
我看稳是稳,毕竟它是国产手机中存续时间最久的品牌之一,还是有一定实力。但这船已经开始漏水了。漏水是小,但若补救不及时,小问题也可能会导致整座大船的倾覆。
总而言之,2018的确是非常难熬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对于金立来说,挑战只大不小。
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
4月8日,调研机构IDC日前送出了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汇总报告,在厂商前20强中,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席位(出货量、市场份额),昔日的强者诸如索尼、LG等都在衰退,而前六名中的华为、小米、OPPO和vivo更是对苹果和三星产生了围剿之势。
全球智能手机发展趋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目前全球发展态势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市场开始由原来的百花齐放向金字塔顶端聚集,这对于实力薄弱的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资源、资金有限的它们,很难获得更多的发展,能原地踏步已属不易。
最明显的例子,排名第六的vivo已经拉大了与身后厂商的差距,其2018年全年出货量是1.01亿台(市场份额7.19%),而排名上距离他们近的厂商,去年出货量最多的也才刚刚突破4000万台,差距至少在一半以上。换句话说,想要跻身第一梯队,出货量超过1亿台已经是最低的门槛了。
此外,从HMD(诺基亚)开始,后续的10个手机厂商品牌,彼此间的差距并不算很大,但是大家想要挤入第二梯队也是难上加难,毕竟是近2000万台出货量的差距(传音去年3866万台出货领,而诺基亚只有1882万台),一旦层级形成后,想要逆袭越级就越来越难了。
第一梯队阵营厮杀激烈,华为增速让三星、苹果恐慌
从这份统计报告看,虽然第一梯队包含了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PPO和vivo,但前三者更像是存在一个单独的圈子中,而这个圈子的门槛是要出货量达到2亿台,而小米、OPPO和vivo还需要继续进步,三者去年出货量对应的是1.22亿台、1.13亿台和1.01亿台,市场份额分别是8.71%、8.06和7.19%,三者成绩还是比较接近的。
至于第一梯队的三大王者,相互之间的竞争要更激烈一些。去年三星完成了2.92亿台的出货量,市场份额20.78%,相比2017年(出货量3.17亿台、市场份额21.68%)和2016年(出货量3.11亿台、市场份额21.19%)都是直线下滑的状态。
排在第二的苹果去年完成了2.08亿台出货量,市场份额是12.85%,相比2017年(出货量2.1578亿台、市场份额14.72%)和2016年(出货量2.154亿台,市场份额14.66%)来说,虽然市场份额基本变化不大,但是出货量相比前两年可是整整少了近7000万部。
相比苹果和三星的衰退,华为迅猛的增长势头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去年出货量达到2.06亿台,市场份额为14.65%,跟苹果的差距只有不到3000万台。纵观华为手机过去两年的成绩,可以用飞速发展,出货量相比2017年提升了5000多万部,而市场份额提升了近5%,而他们也是去年所有手机厂商品牌中,增速最快的,增长幅度在40%左右,在全球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增速,还是不容易的。
按照之前余承东的表态,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目标是至少2.5亿台,如果按照当前的增速,那么他们完成这个目标还是很有希望,而届时他们也将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市场,而如果2020年完成3亿台出货量目标的话,其可能会把全球智能手机老大头衔收入囊中。所以这个头部圈子中,竞争激烈要强于其他所有的手机厂商。
中国手机厂商集体发力围剿苹果、三星,金立、锤子出局
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小米、OPPO和vivo已经将三星和苹果彻底压制,而且短时间内没有翻身的可能,这得益于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接受国产手机,并认同国产厂商的创新和对整个圈子做出的贡献,这种从根本上对三星和苹果的冲击,才是最可怕的(不是简单通过暴力的低端机换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向4000+市场冲击并有所作为,这也让苹果在中国市场越发招架不住。
除了国内市场外,国产手机开始将触角伸向海外市场,比如印度市场,小米拿下了最大市场份额,一加是当地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的老大等等,而欧洲、东南亚市场,国产手机也在对三星和苹果发起冲击,而效果也在慢慢显现,整体趋势跟国内市场一样,即国产厂商在海外市场也实现对这两大品牌的彻底压制。从大家的实力和努力的效果来看,这绝非痴人说梦。
不过不少国产手机品牌也几乎到了出局的地步,比如锤子、金立,又比如还在苦苦支撑的魅族(去年出货551万台,全球市场份额0.39%,相比2017年出货量少了约1500万部)等等。越来越多的市场被华为、小米、OPPO和vivo虹吸,这对于他们是不利的,但是有没有太好的办法,如今的智能手机领域,已经成了资本比拼的舞台,没有充足的资源,就掌握不了产业链,就得不到快速的发展,最终被迫出局。